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黨務 >> 學習園地 >> 正文
    學習園地
    習近平為領導幹部傳授“三字訣内功”
    時間:2016年05月13日 16:47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曆來重視領導幹部工作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對如何增強領導幹部的“内功”,習近平不僅有“言傳”,更有“身教”。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為領導幹部傳“内功”》,與您一同學習領會。 “從人抓起,從人做起”是習近平的為政之道。他強調:“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幹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 “嚴”字當頭,一方面是黨的紀律和規矩要嚴,另一方面,對幹部工作的要求也要嚴。習近平系列講話對此有許多論述,為各級領導幹部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内功”提供了科學指導。 “深”字訣 領導幹部工作水平和質量提高的源泉是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一句話中将學習和實踐強調三遍,可見他對此之重視;複述三遍,亦有層層遞進之意。 “深”學才能弄清。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說,不要事情還沒弄明白就盲目推進。身為領導幹部要弄明白哪些事情?習近平指出,該中央統一部署的不要搶跑,該盡早推進的不要拖宕,該試點的不要倉促推開,該深入研究後再推進的不要急于求成,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要超前推進。 弄明白這些事情,學習大政方針、法律法規、系列講話就一定要“深”。習近平強調,學習重在學懂弄通,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辄止、不求甚解。 在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曆史關口,一個個新問題、新課題不斷擺在我們面前,從前的辦法常常不夠用,甚至不管用了。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更加深入地學習中央的戰略布局和新的發展理念,不斷領悟,努力當好“行家裡手、内行領導”。 “深”學才能修身。習近平還強調,各種文史知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幹部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深入學習是提升精神境界、形成人格力量非常重要的途徑。習近平指出,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學用相長,學用皆“深”。實踐離不開深入的調查研究。焦裕祿有一句名言:“吃别人嚼過的馍沒味道。”隻有自己把情況摸清吃透,對“張家長、李家短”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 習近平在正定工作時就經常騎着自行車下鄉。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得扛着自行車走。習近平說,雖然辛苦一點,但确實摸清了情況,同基層幹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 習近平說過,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這正是要求領導幹部打好深入調研的基本功,搞好規劃,做到因勢利導,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學習和實踐都要遵循“深”的要求,這二者也并不是孤立的。學在于用,用也是學。“客裡空”和蠻幹盲幹都是不可取的。習近平指出,要在“幹中學、學中幹,學以緻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實”字訣 “隻有幹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習近平始終認為,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他要求抓住群衆最關心的問題,紮紮實實辦實事。 有這樣一段往事:1983年初,尚在寒冬臘月,習近平和時任正定縣長的程寶懷專程到石家莊市尋訪一位研發醫用化妝品的科研工作者。因不知道對方具體住址,他們就挨家挨戶詢問,到了晚上十點多還沒找着,習近平扯起嗓門沿着大街小巷高喊對方的名字,終于找到了人。他們一直談到淩晨,對方當場答應,很快攜帶科研項目落戶正定,一年就為正定帶來30多萬元的利潤。 這隻是習近平為政經曆中的一件小事,卻深刻反映出習近平實幹為民的為政準則。實幹,既是實現藍圖的唯一途徑,也是民心衡量的具體标尺。真正把工作幹在實處,需要有愛心、有決心、有本心。 “實”,就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曾引用過鄭闆橋的一首詩:“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道出了一個共産黨員應有的情懷:“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困難群衆,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常懷這樣的愛民之心,才能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才能夠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既不沉浸在“文山會海”中使虛勁、務虛功,又不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财的“形象工程”。 “實”,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實幹,就要堅持實事求是。謀劃的事業和工作都要符合實際情況。不能好高骛遠、脫離實際。更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說假話、做假賬、報假政績。 在正定時,習近平就曾與時任縣委副書記的呂玉蘭頂着壓力,如實向上級反映征購糧食負擔過重的問題,争取到糧食年征購量減免2800萬斤,使正定得以減輕負擔,卸下包袱,輕裝前進。 到福建甯德後,習近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針對“大黃魚之鄉”的獨特優勢,他集中資源組織科研攻關,解決大黃魚不能人工養殖的問題,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 “實”,就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真正實幹的幹部應該是群衆的“主心骨”,要在關鍵時刻能夠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絕不滿足于做四平八穩的“太平官”。 習近平要求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焦裕祿身上就體現着這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定意志。“拼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活着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這種意志與決心,生動體現了焦裕祿的實幹精神與責任擔當。 “闊”字訣 “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于天下。”對領導幹部而言,個人的修養水平至關重要。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指出,共産黨人特别是領導幹部都應該心胸開闊。在數次講話中,習近平分别诠釋了領導幹部心胸開闊的三重境界,對領導幹部個人修養的提高寄望甚深。 “要有胸懷,能容人容事”。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然而,民主不夠,集中不夠的問題卻仍在一些領導班子中存在、滋長。民主不夠者,把“班長”當成“家長”,個人說了算;而集中不夠者則互不買賬、互不服氣,造成内耗。無論是民主不夠還是集中不夠,都嚴重影響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妙用三組詞語,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内涵:總攬不包攬、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如何達到這三點要求?習近平強調說,要有胸懷,能容人容事,注意聽取班子成員的意見。 領導幹部能容人容事才便于把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來,才能夠讓“谔言”上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谔谔。”在班子工作中,有人及時“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是防止工作失誤,發現隐患風險的重要保證,是我黨多年以來的寶貴經驗。 習近平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他形象地說,不能把我們防身治病的武器給丢掉了。 “功成不必在我”。習近平強調,對定下來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着幹下去。 習近平如此強調,更是如此垂範。2002年,針對福建長汀水土流失嚴重問題,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率先提出建設生态省的戰略構想,使福建成為全國第一批生态建設試點省。經過1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長汀百萬畝荒山重披綠衣,福建也成為全國唯一的水、空氣、生态環境全優的省份。 2004年,習近平在浙江推廣武義縣在村支部、村委會之外設立“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經驗,建立了村級權力的制衡機制,實現了看得見摸得着的村務監督。基層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确規定“村應當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務監督機構”。 許多工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恒心和耐力,需要領導幹部心中有責,像習近平強調的那樣,“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 “常懷憂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古語雲:“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說的是為善不易,但内心防線一旦被攻破,就會一瀉千裡。 習近平曾這樣提醒領導幹部:“各種誘惑、算計都沖着你來,各種讨好、捧殺都對着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就必須要有政治上的“定海神針”。 習近平要求黨的幹部,不論在什麼地方、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要經得起風浪考驗,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他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比喻為“總開關”,告誡領導幹部要志存高遠,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 習近平常說,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懷憂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隻有志存高遠才能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想得透、看得淡;“打掉内心的小算盤”才能保持“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作風和人格,與合格共産黨員的标準真正契合。//www.hainanu.edu.cn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版權所有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人民大道58号 ( 郵編:570228 ) 
    電話:0898-66287086
    郵箱:mks@hainanu.edu.cn
  •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
    公衆号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