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2003),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2006.8-2007.8)和貝勒大學哲學系(2009.9-2010.6)做博士後研究,曾任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系系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西方近代哲學、美國哲學(威廉·詹姆士)、中西哲學比較、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二、開設課程
本科生課程:《西方哲學史》、《美國哲學》、《中外哲學名著導讀》、《西方哲學原著選讀》、《知識論》、《現代西方哲學》。
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課程:《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研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古希臘哲學》、《道德哲學》、《西方哲學專題》、《真理與方法》、《國外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專業前沿研讨》。
三、主要論文與譯文
“群體道德與個人道德相輔相成——對梁啟超公德論的一個考察”《文史哲》2022年第5期,第155-164頁。
“論蘇格拉底申辯中的困難”,《現代哲學》2022年第2期,第87-95頁。
“斯賓諾莎論婦女的政治能力”,《世界哲學》2021年第6期,第48-58頁。
“論五四時期的‘孝道悖論’”,《文史哲》2019年 第3期,第24-34頁。
“斯賓諾莎的無神論問題:曆史争論及其原因”,《現代哲學》,2019年第2期,第80-89頁。
“論胡适的‘無後主義’及其困難”,《倫理學研究》,2019年第1期,第46-51頁。
“告子與孟子人性論辯之分析”,《道德與文明》,2019年第1期,第44-49頁。
“一陰一陽之謂道——評‘儒家會如何看待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中外醫學哲學》,第16卷第2期(2018年12月),第83-87頁。
“法家政治與儒家政治的時間特征”,《哲學分析》,2018年第6期,第30-42頁。
“論康德道德哲學中的上帝設定———從《絕對視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學》談起”,《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第138-146頁。
“不可棄的親情與不可犯的公義——論“封象有庳”和“竊負而逃”的倫理意蘊”,《浙江學刊》2018年第4期,第91-99頁。
“從笛卡爾的哲學史觀看‘我思故我在’”,《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第15-20頁。
“論施特勞斯解讀《神學政治論》的方法問題”,《哲學動态》,2017年第11期,第60-66頁。
“論康德對‘出自人類之愛而說謊的權利’的批評”,《現代哲學》2017年第5期,2017年9月25日,第100-107頁。
“Spinoza論言論自由及其限度”,《哲學與文化》第四十四卷第八期(2017年8月号),第23頁-38頁。
“論父為子隐,子為父隐,直在其中”,《文史哲》2017年第3期,第123-134頁。
“飛矢為什麼不動:亞裡士多德 黑格爾 柏格森”,《廣西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第45-51頁。
“孝的哲學基礎——評《家與孝:從中西間視野看》”,《中華讀書報》,2017年03月01日。
“從《聖經》看西方漠視孝道的原因”,《中國诠釋學》,第13輯(2016年12月)。
“評述黃勇對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之争的超越”,《複旦學報》2016 年第3 期,第118-125頁。
“斯賓諾莎的‘神’學辨析”《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第18卷第3期(2016年5月),第268-273頁。
“論法家學說的反噬現象”,《北京社會科學》,2016 年第4 期,第113-121頁。
“《神學政治論》中的耶稣是一個哲學家嗎?”,《哲學研究》,2016年第2期,第88-93頁。
“斯賓諾莎是一個基督教哲學家嗎?——如何理解《神學政治論》對猶太教的批判”,《世界哲學》,2015年第5期,第58-66頁。
“儒家君子:另一種先知”,《理論學刊》,2015年第9期。第80-86頁。
“從陳康與劉述先的争論看事物的個體性與同一性”,《哲學分析》第6 卷第4 期,第53-64頁。
“親子之情探源”,《文史哲》2015年第4期,第8-12頁。
“蘇格拉底是否信仰雅典城邦的神——基于德爾斐神谕的考察”,《現代哲學》2015年第1期,第78-104頁。
“蘇格拉底是否主張子為父隐——兼評郭齊勇與鄧曉芒關于《遊叙弗倫篇》的争論”,《江西社會科學》2015年第1期,第237-243頁。
“實用主義哲學的傳播與影響———中國教育思想界對美國實用主義的引介與發展”,《人民論壇》第451期(2014年8月),第20-24頁。
“阿米什與儒家文化保護區——傳統文化的境遇與存續方式的選擇”,《中國诠釋學》第11輯(2014年),第243-255頁。
“告子人性論辨析”,《倫理學研究》,2014年第3期,第32-39頁。
“論詹姆斯《心理學原理》中的‘思想’概念”,《現代哲學》2014 年第2 期,第72-80頁。
“利奧·施特勞斯對斯賓諾莎解經方法的誤讀”《求是學刊》2014年第1期,第44-51頁。
“斯賓諾莎與霍布斯自然法權學說之比較”,《雲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第60-68頁。
“斯賓諾莎的神迹觀”,《雲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第18-25頁。
“斯賓諾莎對選民觀念的批判”,《猶太研究》第10卷(2011年5月),第101-116頁。
“威廉·詹姆斯對英國經驗主義的批判”,《雲南大學學報》2010年05期,第41-47頁。
“斯賓諾莎的先知觀”,《猶太研究》第9卷(2010年08月),第58-74頁。
“對《神學政治論》中‘預言’定義的一個理解”,《中國诠釋學》第七卷(2010年5月),第185-196頁。
“宗教能否使人得救——對斯賓諾莎宗教得救學說的一個探讨”,《哲學門》第十卷第二冊(2010年2月),第97-112頁。
“猶太人:選民還是棄民——猶太教的選民觀念與猶太人迫害”,《山東大學學報》2009年06期,第124-130頁。
“論斯賓諾莎的釋經方法”,《中國诠釋學》第六卷(2009年05月),第331-345頁。
“斯賓諾莎的正義與慈愛觀念”,《猶太研究》第七卷(2009年05月),第108-122頁。
“‘存在人’及其消解——論《西方人學觀念史》中的‘存在人’觀念”,《山東大學學報》2006年04期,第55-61頁。
“剛柔之際的哲學追求——試論詹姆斯實用主義哲學的居間性”,《山東大學學報》2005年05期,第36-42頁。
“比較即生成——中西哲學比較方法論初探”,《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第13-17頁。
“中西哲學比較的自覺轉向”,《學習時報》,2002年1月28日。
“E.勒維納:與馬丁·布伯的對話”(翻譯),《世界哲學》,2001年第3期,第24-25頁。
“E.勒維納:關于馬丁·布伯的若幹筆記”(翻譯),《世界哲學》,2001年第3期,第20-23頁。
四、著作與譯著
“中國思想中形而上學的及道德的超越”,黃啟祥譯,張祥龍校,載牟博主編:《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比較研究與哲學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2022年04月,第347--400頁。
《思想流學說與詹姆斯哲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黃勇:《宗教之善與政治之公正:超越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之争》,黃啟祥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斯賓諾莎:《政治論》,譚鑫田,傅有德,黃啟祥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宗教與哲學:西方視域中的互動關系研究》(合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
戴安·斯坦貝格:《斯賓諾莎》,黃啟祥譯,譚鑫田校,中華書局,2002年 10月出版,2014年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再版。
“斯賓諾莎”,載傅有德主編:《猶太名人傳——思想家卷》,河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
五、科研項目
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斯賓諾莎全集》翻譯與研究”。
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般項目“斯賓諾莎政治哲學研究”。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斯賓諾莎宗教哲學研究”。
2019年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優勢學科項目“《神學政治論》研究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