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青年學者北大論壇(北馬論壇)在北京大學隆重開幕。北馬論壇是由北京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和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衆化與國際傳播協同創新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論壇,旨在為全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博士生提供具有學術理論深度和時代感的學術交流平台,面向文本,面向曆史,面向當代,推動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曆史發展和時代化研究,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本次論壇以“從馬克思主義經典到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下設十個分論壇,覆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幾乎所有方面。此次論壇是全國馬克思主義青年學者的學術盛會,共有來自全國的青年學者130餘人,博士生110餘人,學術期刊20餘家,發言人數達270餘人。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熙國、闫志民、安啟念、李成旺等教授出席了開幕式。
我院青年教師秦子忠博士應邀參會,并在“分論壇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上做了題為《現實的人與中國政治結構的合意性》的發言。在論壇上,秦子忠博士主要從三個方面向與會學者彙報了其新進研究成果,一是在考察唯物史觀中的人的基礎上,表明現實的人不僅與其自然特性而且與其所生活的社會結構的性質等因素關聯在一起,因而在形式上,它是受包括自然特性、社會結構的性質等多個因素影響的函數而非固定不變的常數,其内容則是由社會關系所界定的。二是對現實世界中的既定社會進行類型分析,并着重考察現實的人在不同社會類型中的不同表現,相應地将現實的人的主要屬性歸結為關系性、差異性和可塑性;三是依據現實的人及其屬性,從邏輯上論證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結構(主要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結構)的合意性在于它具有适合于人性的發展和解放的特性——發展性與公平性、層級性與分立性、開放性與監督性的某種融合。
//www.hainanu.edu.cn
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青年學者北大論壇開幕式現場
//www.hainanu.edu.cn
秦子忠博士現場發言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