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推動了經濟繁榮、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分配不公平、發展不均衡等社會問題。政治哲學當前在我國已成為一門顯學,但在學科定位、發展方向、研究範式等根本問題上至今還未形成共識。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加快政治哲學在當代中國建構是當前學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深化國内政治哲學界對這一問題的探讨,推動政治哲學在當代中國的建構,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政治哲學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編輯部協辦的“市場經濟與當代政治哲學在中國的發展”學術研讨會于2019年11月16-17日召開。
此次論壇是全國政治哲學學者的學術盛會,與會學者有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段忠橋、龔群、臧峰宇,吉林大學姚大志,清華大學任劍濤,南京大學顧肅,武漢大學李佃來等20餘人。
我院青年教師秦子忠博士應邀參加了研讨會,并做了題為“政治哲學的元問題:一種探究”的學術報告。在研讨會上,秦子忠博士主要從三個層面向與會學者彙報了其新進研究成果,一是首先大緻勾畫政治經濟學者、馬克思主義者、儒家學者等幾個群體在建構中國當代政治哲學議題上的理論架構及其不足,由此切入其研究的問題意識。這個問題意識,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要構建當代中國政治哲學理論,需要回答兩個基本問題,“什麼的人性說明?”和“什麼的世界說明?”二是呈現了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在關于人性說明和世界說明的替代性對話。在這個對話中,秦子忠博士提取出了兩條區别于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理論前提——現實的曆史的人和聯合所有的世界資源。三是秦子忠博士給出其研究的初步結論:主張以人性光譜和所有權光譜作為政治哲學框架的基礎,由此擴展理論的解釋面。
在讨論環節,吉林大學姚大志、北京大學李旸、武漢大學李佃來、人民大學段忠橋等老師和《道德與文明》主編馮書生先生,就秦子忠博士報告中的人性譜系和世界資源所有權譜系提出了批評與問題。 秦子忠博士首先表示,以上這些問題很複雜,而這項研究才剛剛開始,因此不能對這些給予很好的回答;其次表示,這些問題有一定共性,因此在有限的回答時間限制下,隻能對自己的關鍵概念進行澄清性說明來進行回答;最後表示,這些問題将有助于推進本項研究的完善。
秦子忠博士在研讨會上發言
研讨會現場
參會老師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