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院組織教師到重慶和貴州,對白公館、渣滓洞、小平故居、烏江赤水、遵義會議等舊址進行了考察。開學後學院全體教職工以系室為單位進行了座談總結。
全體參與暑期紅色考察的老師均表示,這次紅色考察非常有意義,是一次了解黨史、了解中國革命史、了解國情、開闊視野的難得機會,是一次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實地鍛煉,是一堂震撼心靈、激勵終身的黨課。大家認為紅色考察收獲頗豐,對今後的教學科研工作很有幫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通過親臨現場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強烈的震撼力;二是為今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積累和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素材;三是為今後對紅色文化的進一步研究準備了基礎材料。
據悉,此次紅色考察,收存了500餘張圖片和一些寶貴的視頻材料,很多教師撰寫了紅色考察的心得體會。 附部分教師的紅色考察心得體會:
1、楊素穩:瞻渣滓洞有感
2、方 菲:重慶貴州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3、方英群:紅色之旅感想
4、王 善:紅色之旅感想
5、陳思蓮:重慶-貴州紅色之旅感受
6、劉平川:重慶-貴州紅色之旅感想
7、陳建鋒:感受紅岩魂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瞻渣滓洞有感
楊素穩 風吹竹喧,如歌似樂【yue】,永遠高頌着那片血染的紅色山岩。
在渣滓洞刑訊室的門房前,我們默然伫立。一件件殘暴的刑具——那讓人失去自由,尊嚴遭受蹂躏的腳鐐手铐;讓人血肉模糊,皮開肉綻的狼牙棒;讓人生不如死的老虎凳;讓人痛徹心扉的手指夾闆與竹簽。還有那藍色囚衣上仍舊可見的斑斑血迹……。在一間間潮濕黑暗的牢房中,我們肅然起敬。凝望着一張張烈士的遺像,那一張張青春的面孔,那一個個鮮活卻短暫的生命,令人心痛欲碎、令人震撼心驚,更令人極緻崇敬。
我們不由得追問: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在酷刑下堅貞不屈,在黑暗的牢籠中張揚着生命的價值?是什麼精神,讓他們在黎明即将到來之際鎮定的面對死亡,把樂觀與豪邁灑向天際?
“願以我血獻後土,換得神州永太平”;
“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
“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
“竹簽是竹子做的,共産黨人的意志是鋼的!”
……
這是革命先烈從歌樂山下的魔窟中發出的豪邁誓言,這是先烈們對共産主義信仰的忠誠和對真理的執着!這就是答案!
沒有先烈們熱血的澆灌就沒有今天和平、幸福之花的絢麗。我們深切感到,應讓先輩們的理想精魂注入我們的心頭,從本職做起,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用曆史事實來堅定大學生的共産主義理想、社會主義信念;激發大學生們珍惜現在,放眼未來,建設國家、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中華壯志得酬,讓先烈欣慰回眸。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重慶貴州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方 菲 2012年7月,我有幸參加了學院黨委組織的重慶貴州紅色之旅。從重慶渣滓洞、白公館、烏江赤水、遵義會議會址一路走來,黨的革命先輩們為了解放全中國前赴後繼、英勇戰鬥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大家。尤其是在遵義會議會址,我對“是曆史選擇了毛澤東”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切感受到自身的曆史使命和肩上職責,也深刻體會到黨委安排此次活動的用心良苦。黨委希望我們在通過紅色之旅,回顧黨走過的91年不平凡曆程,以黨的優良傳統為旗幟,以黨的宗旨為使命,以紅色精神為激勵,為學校的發展作貢獻。在此,我決心從以下二個方面努力,做一名無愧于黨員身份的高校教師。
一是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堅定共産主義理想信念,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犧牲,敢于奪取勝利。我們要像革命先輩那樣,對黨的教育事業無比忠誠,在實踐中把這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中,落實到我們的崗位上,推進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是學習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國革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的。但是,廣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團結一緻,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要學習革命先輩們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态,全面做各項本職工作。勤奮學習,帶領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促進學校及個人全面、協調、健康的發展。
這次紅色之旅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旅遊,也不是一項簡單的活動,我們所看到每一件革命先輩用過的物品,聽到講解員講述的每一個革命故事,都深深地讓我們感動、震撼。我們要把此次貴州遵義紅色之旅作為自己修煉黨性、提升自我的一個新起點,團結在黨委的領導下,把紅色革命的精神與傳統帶回來,在思想上堅定政治信念,在行動上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紅色之旅感想
方英群 2012年7月12号至7月18号,我參加了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組織的重慶、四川、貴州的紅色之旅,這次紅色之旅,讓我心生很多感慨。
紅色之旅第一站: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等。
進入白公館和渣滓洞,往日陰森森的監獄,恐怖的氣氛今日依然能感受到。那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和發生在這裡的人和事曾經帶給了我深深的感動和震撼,小蘿蔔頭、江姐、羅廣斌等等。我腦海中不斷地想尋找一個答案:為什麼這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沒有在這樣一個恐怖的地方被吓倒,是什麼讓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在他們的身上顯得那麼的無力?我想這就是信念,一個共産黨員的信念。昨天,烈士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今天,緬懷紅岩英烈時,我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在腳踏實地去實踐,當好愛崗敬業的一份子。
紅色之旅第二站:四川鄧小平故居及其祖墳。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鄧小平故居設立了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陳列主要分“革命年代”、“建國時期”、“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外事活動”、“休戚與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個部分,展現了偉人光輝的革命曆程,了解了偉人成長的曆程。想着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在于他們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及博大的胸懷等。
紅色之旅第三站:貴州赤水、遵義、黃果樹、千戶苗寨。其中感慨比較多的是參觀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毛澤東在自身處于極其困難的環境中,忍受着排擠和打擊,堅持通過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革命實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去接近當時軍團的負責人,用自己對革命戰争正确的認識去啟發、教育前線指揮員,讓他們去揭批“左”傾領導人所犯的錯誤,使張聞天、王稼祥開始覺悟,形成轉變,争取到周恩來的全力支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時,毛澤東在長征初期這一切都為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奠定了思想基礎。在遵義會議上,毛澤東又通過原則性的申述,耐心的說服,争取到大多數同志的支持,從而挽救了中國革命。看着主席的照片和遵義會議的遺物,非常感慨。形成正确的想法,并使之被人們所接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毛澤東做到了。這也正是這位偉人的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
這次紅色之旅讓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感慨在我們現在這樣的和平時代,我們該怎樣好好的生活和工作,為家庭,為單位,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紅色之旅感想
王善 2012年7月12号至7月18号,有幸參加了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組織的重慶貴州紅色之旅考察活動。在為期六天緊張辛苦而豐富的紅色文化考察活動中,從紅岩精神的發源地——白公館渣滓洞,到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家鄉——小平故裡,再到見證中國共産黨的曆史轉折地——遵義會議舊址,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強烈的震撼力。
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紅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者,能親自考察和感受以前在課堂上講過多次但從未親身體驗過的紅色文化确實還是有着不一樣的體會和感受,無論是對今後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是紅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都将會産生很大的幫助。回顧重慶貴州紅色之旅考察活動,主要有以下收獲:
首先,進一步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強烈的震撼力。白公館渣滓洞陰森恐怖的刑具、陰暗潮濕的牢房、曆曆在目的曆史圖片和烈士的遺物诠釋着什麼是信仰?什麼是忠誠?什麼是紅岩精神?小平故裡使我們再一次感受到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偉大功績和深遠影響。赤水河畔、遵義會議使我們體會到長征的艱辛和中國革命生死攸關轉折的偉大意義……
其次,為今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積累和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材料。在紅色之旅中搜集的不少照片和材料,為以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資料。
第三,為今後紅色文化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奠定了基礎。瓊崖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近年來自己一直想努力學習和研究的方面,通過這次重慶貴州紅色文化考察活動,為以後把瓊崖紅色文化和其他地方紅色文化進行比較研究,借鑒和吸收其他區域紅色文化研究的優秀成果來進一步深化瓊崖紅色文化研究有着很大的幫助。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重慶-貴州紅色之旅感受
陳思蓮
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曆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這片土地孕育了重慶悠久的曆史。1891年重慶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内陸通商口岸。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國發動侵略戰争,國民政府移駐重慶,重慶成為中華民國戰時陪都,是當時全國抗日戰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中國大後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故重慶又有"三都之地"之稱。
重慶市簡稱渝,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遊。1997年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三地級市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是我國面積最大、行政轄區最廣、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8.3萬平方公裡,人口3144.23萬,有漢、回、苗、土家等民族。
對于中國人來說,這裡是重溫曆史的地方。也許遙遠,也許血腥,也許慘烈,但曆史總是不能忘記的。
白公館:所謂的“香山别墅”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白公館。在上山的途中經過的這些階梯,當年很多烈士就是從白公館帶出,走上這些階梯,并在山後犧牲的。如今的松林坡依舊蒼松翠柏,若不說,這地方應是個登山避暑風景絕佳的寶地,可當時的國民黨也正是看中了此處的隐蔽,在一片蔥綠掩映下幹出了這般血淋淋的事來。白公館的地形之好,也不得不說——依山而建,旁有清泉。改成監獄後,周圍也遍布了不少如茅廁般的崗哨。進了白公館,一種陰森的氣息撲面而來。站在看守房内向外望去,二層樓高的牢房盡收眼底。在主廳的牆壁上挂着中正像,雖通篇寫着所謂的禮義廉恥,但透過這黑漆漆的狹小的牢房和陰森恐怖的刑訊室看到的卻是沒有人性的鎮壓和屠殺。
渣滓洞,一個原本就不會讨人喜歡的地方。順着蜿蜒崎岖的山路進入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渣滓洞監獄,呈現在眼前的仍然是一派蕭殺的景象。院落的四周是虎視眈眈的碉堡、暗哨、鐵絲網,院中的牢房是黑暗、潮濕、陰冷、僅三米見方的小屋。每個房間住十人左右,房中惟一通風的地方是那個巴掌大的窗戶。看到一組組陌生的名單,看到一張張發黃的照片,眼前浮現出革命志士的甯願把牢底坐穿的視死如歸的音容笑貌。
在渣滓洞監獄的一個不起眼的房間裡,我看到了監獄的刑訊室,看到了用來拷打、迫害革命志士的數十種刑具。那些腳鐐、手铐、烙鐵早已鏽迹斑斑,皮鞭、老虎凳也蒙上厚厚的灰塵。講解員緩緩描述着駭人聽聞的“披麻帶孝”、“烤人油”、“點燈”等人間酷刑,實在不忍卒聽。
參加革命者并非鐵闆一塊,面對國民黨特務的淫威酷刑和突如其來的死亡威脅,劉國定等貪生怕死者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他們把黨的機密和盤托出,成了可恥的叛徒。而江姐等革命烈士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死亡威脅,卻表現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甯死不屈的偉大精神。
在白公館監獄,我看到一面用紅色繡花被面做成的五星紅旗。綴在中間的一顆大星和環繞四周的四顆小星,都是用草紙做成的,這是獄中難友為迎接重慶解放而精心制作的一面國旗。當他們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喜訊後,僅憑自己的想像,做成了這面紅旗。他們在制作這面特殊的紅旗時,一定暢想明天,憧憬未來,一定為夢寐以求、為之奮鬥的事業終于成為現實而欣喜萬分。然而,共和國成立的時刻,他們卻仍然被關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裡,他們無法走上街頭彙入到歡樂的人海中,無法親眼看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他們隻能在心中默默歡呼,用眼神暗暗祝賀。
遵義這片神奇的土地,天生就有着秀絕天下的山水景色;她和中國革命史一起走進我的心靈深處。近距離地憑吊那一段震撼心靈的曆史,淨化漸已浮躁的心緒。
走近遵義會議紀念館門前,“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首先映入眼前,令人不由地肅然起敬。這是一座青瓦紅丹柱、灰磚白縫牆的建築群,坐北朝南的二層樓房,為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建築。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既遵義會議)就在這所---柏輝章的私宅二樓會議室裡召開;會議室裡古樸的桌椅和挂在牆上的照片,默默地向人們講述着曾經發生在這裡的那偉大一刻:1935年1月,一群身穿灰布軍裝,頭戴八角軍帽的政治領袖和軍隊将領們在這裡舉行了那個著名的會議,使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革命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在革命危急的緊要關頭,挽救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從而赢得了長征的勝利。在陳列館裡有許多當時的文物:槍炮子彈、軍用品、油印的黨章宣言、桌上的馬燈、牆上的鬥笠和小米袋,每一件文物和圖片都在向人們講述半個世紀前的故事,令人感動、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握住那根渡江時用過的粗麻繩,仿佛聽到了飛奪泸定橋那激戰的槍聲,看到了強渡烏江時勇士們那前仆後繼的身影,嗅到了馬蹄聲碎的婁山關頭那彌漫着的硝煙……。聽着講解員講述中國紅軍一個個的戰術、戰役,使我心潮澎湃,心靈一次次的被震撼。強烈的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的偉大和卓絕。
過去我學習黨史,對遵義會議重要意義的理解,僅僅隻是感性上的認識。通過這次參觀學習,在理性上加深了遵義會議勝利召開對當時的中國革命産生的重大影響的理解。遵義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從而确立了毛澤東在長征途中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是在中國共産黨與共産國際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解決了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國革命戰争特點和規律的積極防禦的軍事路線,是中國共産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義會議是在中國共産黨和紅軍力量極度削弱的危急關頭召開的,它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并且在這以後能夠勝利地完成二萬五千裡長征,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可以說它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通過參觀學習,追憶曆史,使我感悟頗多,體會頗深,在建黨九十周年的今天,“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帶着信心、帶着勇氣闊步在新的長征路上,一路披荊斬棘,攜手共創美好明天。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重慶-貴州紅色之旅感想
劉平川 為了重溫黨的曆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7月12日-18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組織全體教職工赴重慶-貴州開展了一次紅色之旅。行程雖然隻有短短一周的時間,但卻是一次了解黨史、了解中國革命史、了解國情、開闊視野的難得機會,是一次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實地鍛煉,是一堂震撼心靈、激勵終身的黨課。下面緊緊圍繞“鄧小平故居”和“遵義會議會址”兩個地方,談談此次紅色之旅的收獲和感想:
1、鄧小平故居。鄧小平故居位于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鎮牌坊村。這裡,有一座白牆灰瓦、座東朝西的三合院,是鄧家祖輩經過三代人建成的“鄧家老院子”。整個院子占地800平方米,共十六間瓦房,地面用青石闆鋪就。1904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十二日),鄧小平就出生在這裡。
1989年2月,鄧小平舊居管理所正式成立。在鄧小平故居設立了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第一圖片室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年代”,共展出18幅照片。其中有三幅最為珍貴:一幅是鄧小平在法國留學時留影,當時隻有十六歲,戴一頂呢帽、西裝革履,英俊潇灑,成穩而有大志;一幅是鄧小平與叔叔鄧紹聖(革命烈士)在法國時留影;還有一幅是旅法共青團支部成員的合影,這幅照片再現了周恩來、鄧小平、聶榮震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知識分子獻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邁英姿。後三部分是“建國以後”、“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主要是介紹鄧小平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共商國是的情景。
第二展室共分八部分,其中題為“外事活動”的一部分,共展出31幅照片。這些照片真實地反映了鄧小平不但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外交家,他接見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法國總統密特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美國會見了美國總統卡特等國外重要領導人和知名人士。
第三展室共分四部分:“前言”、“親切關懷”、“鄉音鄉情”和“情系牌坊”。主要介紹黨和國家領導人喬石、王震、鄒家華、張震、李沛瑤等關心廣安發展建設的老照片;“鄉音鄉情”部分因小平同志14歲離開後,沒有再回過家鄉,這裡展存的是鄧小平家人:弟弟鄧墾回到家鄉後與家鄉人民親切交談的情景,還有妹妹鄧先芙、女兒鄧琳、兒子鄧樸方、小女兒鄧榕回到家鄉時的留影。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和一線教師,我們向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銅像敬獻了鮮花。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是我們肩負的重要職責,那麼到偉人出生成長的地方去實地考察,圖文并茂地再現偉人光輝的一生,對鄧小平同志一生的各個時期做詳細的了解,則對講好理論、展現偉人遠大志向和寬廣胸襟起到一種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通過鄧小平同志不平凡的一生折射出的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隻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提供巨大幫助。而這些顯然是僅僅通過書本無法獲得的一種切身感受。
2、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會址是我黨我軍曆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革命紀念地。我們進入展館,随着圖片、實物、複制品的展示,漸漸将我們帶回到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危急關頭--1935年元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到遵義,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确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的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的偉大曆史功績,在于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标志着我們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正是這條正确路線的勝利成果。接着參觀了遵義會議期間秦邦憲(博古)住處,位于遵義會議會址後門處。紅軍政治部舊址、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等。遵義人民不忘長征途中在這裡犧牲的紅軍将士,在當年戰場遺址找到了77位紅軍烈士墳墓,經過40年來的維修整理,現已建成頗具規模的紅軍烈士陵園。全體黨員在此深深緬懷革命先烈。
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的曆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極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寶貴的曆史經驗,中國革命隻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墨守教條和照搬外國的經驗;必須堅持革命辯證法,善于抓主要矛盾;要取得革命勝利,必須把黨建立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則;始終堅定革命信念,發揚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我們無法設想,沒有遵義會議紅軍長征會是什麼結果,沒有遵義會議中國革命會是什麼情況。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時指出的:“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從遵義會議會址、陳列館等一路走來,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毛澤東這個一代偉人在這裡崛起的經過,對“是曆史選擇了毛澤東”這句話有了更深的共鳴。
巧合的是,在我們輾轉行車途中,司機師傅給我們放映了當時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血戰長空》,該劇講述的是抗戰時期中國空軍英勇抗敵的感人故事,劇中多次描寫到四川、重慶遭受日軍飛機轟炸以及中國空軍和日本空軍慘烈空戰的情況,和我們這次紅色之旅的地點十分吻合,有意無意之中使大家通過一個十分自然的方式受到了全方位的教育。
總之,通過這次革命傳統教育,我們重溫了革命曆史,緬懷了革命先烈,再次點燃了愛國熱情。一周的紅色之旅是短暫的,但給我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來到革命聖地,不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争的曆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革命聖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分量;才體會到無私奉獻的意識在我們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才明白鑄造靈魂、錘煉信念,對我們來說是如何的重要。我們将把這次紅色之旅當作人生新的起點,用嶄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鬥志,投入到工作學習中,争取更大的成績。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
//www.hainanu.edu.cn 感受紅岩魂
陳建鋒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宣部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在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赴重慶白公館渣滓洞、四川廣安、貴州遵義等地開展了為期6天的紅色之旅和社會考察活動。在每一個參觀點,我們不但認真體會紅色文化,而且通過各種方式收集教學資料,比如照片、音像、文物資料等。幾天下來,感想很多,其中就參觀渣滓洞、白公館談談我的體會。
渣滓洞、白公館位于重慶西北歌樂山下。其中白公館為戴笠購買原四川軍閥白駒的别墅而成的審訊、關押革命者監獄。渣滓洞原為小煤窯,因為這裡三面環山,地形隐蔽,國民政府将其改造為關押革命人士的監獄。而今站在白公館渣滓洞,依然能夠感受當年這些集中營的陰森恐怖,院牆高聳、崗哨林立、電網密布。
在渣滓洞,我們參觀了《紅岩》小說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等烈士被關押的牢房,同時我們一行觀看了衆多烈士甯死不屈的圖片及資料。據資料介紹,在1949年11月27日那天,國民政府把200多名共産黨員分别集中關在一樓的幾個房間裡用機槍進行掃射,真是慘絕人寰。在白公館,我們參觀了《紅岩》小說中許雲峰等原型的許建業、陳然等烈士的感人事迹,看着令人發指的囚房和堆放的刑具,想起革命先烈抛頭顱、灑熱血的英勇感人事迹,感歎新生活的來之不易。
此次紅色之旅,尤其是感受紅岩魂,既是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更是學習他們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不僅要大力弘揚時代精神,更要大力弘揚“愛國、團結、奉獻、奮鬥”的紅岩精神,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實踐中踐行紅岩理想和信念,踏實搞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