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簡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一門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課程,系高校公共基礎政治理論必修課,綜合了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主要内容包括: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主義曆史觀、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論、經濟危機論、社會主義論和共産主義論。本課程旨在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正确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并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課程教學目标
該課程緊緊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主題,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重點,以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全面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及資本主義生産方式與政治制度的本質,社會主義社會的曆史發展及其本質。從而幫助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認識和處理各種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的本質及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曆史必然性,從而為學生确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自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為自覺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打下必備的基礎。
三、課程學時分配、教學内容與教學基本要求
1.理論教學
章節 | 教學 内容 | 具體安排 |
學時 | 教學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 備注 |
導論 |
馬克思主義的産生和發展及特征 |
4 | 教學要求: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怎樣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教學重點: 1.馬克思主義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 2.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階段和成果 教學難點: 1.馬克思主義産生的必然性 2.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
采用讨論式教學 |
一 |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規律 | 8 | 教學要求:學習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方法,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打下理論基礎 教學重點: 1.世界的物質性及其證明 2.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教學難點: 1.社會生活的實踐性本質 2.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 | 采用提問式教學 |
二 | 實踐與認識及其發展規律 | 4 | 教學要求:讓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了解真理與價值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及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 2.真理特性以及與價值的辯證關系 教學難點: 1.認識的本質及能動的反映論 2.相對真理與絕對真理的辯證關系 | 采用體驗式教學 |
三 |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
4 | 教學要求:學習和把握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提高運用曆史唯物主義正确認識曆史和現實、正确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性和能力 教學重點: 1.兩種根本對立的曆史觀 2.社會發展基本矛盾規律 3.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論 教學難點: 1.社會形态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殊形式 2.人民群衆創造曆史與個人在曆史中的作用 |
采用讨論式教學 |
四 |
資本主義的本質及規律 | 8 | 教學要求:學習和掌握馬克思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入了解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産生的曆史必然性,認識私有制商品經濟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本質 教學重點: 1.商品經濟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 2.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 3.剩餘價值論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表現形式與經濟危機 | 采用案例式教學 |
五 | 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趨勢 | 4 | 教學要求:學習和掌握資本主義發展進程和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曆史必然性,堅定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 教學重點: 1.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和特點 2.經濟全球化本質和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 教學難點: 資本主義的曆史地位及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曆史必然性 | 采用讨論式教學 |
六 | 社會主義的發展及規律 | 4 | 教學要求:學習和了解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過程,把握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進一步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心 教學重點: 1.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過程 2.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認識 教學難點: 1.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2.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 采用讨論式教學 |
七 | 共産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 | 4 | 教學要求: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共産主義社會基本特征的主要觀點,深刻認識共産主義社會實現的曆史必然性和長期性,樹立和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教學重點: 1.馬克思主義經濟作家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2.實現共産主義不能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 教學難點: 共産主義理想實現的曆史必然性 | 引導經典原著選讀 |
合計 | 40 |
|
|
2.實踐教學
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采用“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并驗證所學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的正确性,提高認識世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同時,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以提升綜合素養。(具體教學安排見“實踐教學的特别說明”)
四、課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特點
1.理論教學
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其它實踐性環節,主要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有: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将書本知識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從而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了解社會。
案例講解與課堂讨論相結合教學方法。變傳統的知識理論的講解為案例式教學。用豐富的信息量,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理論,提高科學地認識、分析、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根據課程不同單元的内容,教師深入分析基本理論,在此基礎上,提出讨論課題,然後經過學生的思索,提出問題。對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進行。正面引導,引導學生進行理論思維,分析問題。
引導學生讀原著的方法。在課堂講授中,引導學生閱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甯選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經典著作的重要篇章,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和理論水平。
體驗教學法。主要是指任課教師把親身的體驗和經曆引入課堂教學環節,以實例的形式向學生提供若幹特定的情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使學生在相對短的時間内身臨其境般地體驗感受一系列真實事件和問題,接觸具體情景,感到實際、生動、可信,富有吸引力、征服力和啟發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
該課程的教學恰當采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聲、像、圖、表、視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實踐教學
課程實踐教學由課堂實踐教學環節、校園實踐教學環節、網絡實踐教學環節和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組成。
2.1課堂實踐教學環節
演講、辯論、交流和讨論。緊扣課程内容,針對社會熱點和課程中的難點問題開展主題演講與讨論。
具體要求:根據某一章的講授重點,事先确定實踐主題,學生課下完成,然後課堂交流談論。
2.2校園實踐教學環節
一是校園大講堂。結合課程理論教學内容,聘請專家或成功人士作報告,主要介紹其社會實踐取得的成功經驗。
具體要求:學生聽完報告後提交心得體會。
二是知識競賽。根據黨的重大會議以及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重要曆史事件,組織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競賽。
具體要求:以教學班為單位參加。
2.3網絡實踐教學環節
一是線上學習網絡課程。
具體要求:在智慧樹平台課後自主學習本課程優質教學資源,并完成章節測試和線上期末考試。
二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閱讀。
具體要求:教師通過網上師生互動,答疑,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困難與難題,實踐結束後要求學生提交讀書筆記或感想。
2.4社會實踐教學環節
一是實踐基地考察。包括紅色文化、曆史文化、新農村建設成就、博物館、展覽館等。
具體要求:教師現場教學,學生派代表參加,代表回校後向班級彙報,并撰寫好考察報告。
二是社會實踐調研。根據教學内容,結合社會的熱點和學生關注的焦點,設置實踐活動的主題,學生以5-10人為一組開展調研活動。
具體要求:學生撰寫調研報告。調研報告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知識去分析、解決社會調研所發現的問題。
實踐教學的内容安排與具體要求如下表:
序号 | 實踐項目名稱 | 内容提要 | 實踐 學時 | 實踐 類型 | 每組 人數 | 實踐 要求 |
1 | 小組讨論 | 1.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嗎? 2.如何看待曆史虛無主義? 3.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選舉? 4.社會主義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哪? | 2 | 課堂實踐 | 10 | 分組完成組長發言 |
2 | 線上學習 | 完成“原理”在線開放網絡課程的學習,并按時完成習題測試 | 2 | 網絡實踐 | 1 | 每人獨立完成 |
3 | 心得體會 | 撰寫“校園大講堂”講座的心得體會(以具體的講授主題為依據) | 2 | 校園實踐 | 1 | 每人獨立完成 |
4 | 社會報告 | 撰寫社會實踐基地的考察報告(以具體考察的社會實踐基地為撰寫對象) | 2 | 社會實踐 | 10 | 分組完成分享報告 |
五、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标準
本課程的成績評定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法,總評成績=20%平時成績+20%實踐成績+60%期末成績。
1.理論教學:采用閉卷考試,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内獨立完成考試内容,最終以60%計入總分。
2.實踐教學:實踐成績是智慧樹平台學習成績,成績由觀看視頻、完成章節測試和參與智慧樹線上考試構成,期末智慧樹技術統一導出成績,由授課老師直接錄入教務系統,以20%計入總成績。
3.過程考核:其中平時成績由考勤50%、作業25%和期中測試25%共三部分構成,且均以百分制錄入平時成績登記表。
3.1考勤要求:出勤用(√),缺勤用(X),事假用(△),病假用(O)來統一記錄。考勤建議抽查不少于5次,考勤表上要明确缺勤、請假扣分标準。且考勤表的考勤總評一欄以百分制錄入。
3.2作業要求:可以結合教學内容布置作業,建議作業不少于3次,可以是小論文、随堂習題、課後思考題等形式。根據每次作業的數量、質量判定分數,作業總成績最後以25%計入平時成績。
3.3期中測試:可以采用随堂檢測,檢查學習筆記、随堂提問測試、開展課堂讨論等形式。建議授課老師開展期中測試時,需要有詳細記錄,作為評分依據。期中測試成績最後以25%計入平時成績。
六、教材及主要參考資料
選用教材: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高教出版社,2023年版。
主要參考書:
1.莊福齡:《馬克思主義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李風鳴:《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馬克思恩格斯:《共産黨宣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4.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5.列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列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于結》、《反杜林論》(節選)。
7.毛澤東:《矛盾論》、《實踐論》。
8.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毛澤東:《人是正确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德意志意識形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1.《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12.《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3.《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4.《<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5.《哲學筆記》 《列甯選集》第55卷 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16.《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7.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18.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第一章《貨币資本的循環》,第四章《循環過程的三個公式》,第九章《預19.列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0.《哥達綱領批判》,《馬恩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1.《法蘭西内戰》,《馬恩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2.《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恩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3.《論十大關系》,《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4.《論三個代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2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二、三、四卷,習近平,外交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