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思政空間 >> 大思政課 >> 正文
    大思政課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時間:2023年03月23日 11:10 

一、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全國本科院校大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它集中講授1840年鴉片戰争至今18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偉大曆程,揭示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本課程在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課程教學目标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認識到近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曆史進程及其内在的規律性,深刻領悟“兩個了解”懂得個選擇”、堅定“四個自信”,即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是怎麼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本課程通過對有關曆史進程、事件、思想理論和人物的分析,提高運用科學的曆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曆史問題、辨别曆史是非和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近代以來革命先烈、英雄模範的崇高精神,滋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程學時分配、教學内容與教學基本要求

1.理論教學

章節

教學内容

學時

教學要求、重點和難點

備注


導言


導言

2

教學要求: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脈絡、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目的和要求

教學重點: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與特征

教學難點:近代中國的兩大曆史任務及相互關系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一章

進入近代後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争

4

教學要求:了解中華民族是一個堅貞不屈、勇于反抗外來壓迫的民族

教學重點:正确分析近代中國曆次反侵略戰争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教學難點: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二章

不同社會力量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

教學要求:了解當時無論是農民階級、還是地主階級的改革派以及資産階級維新派都不能實現中國真正的獨立與富強

教學重點:了解近代中國不同階級階層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學難點:認識無論農民戰争、地主階級改良還是資産階級的維新都不能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4

教學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

教學重點:理解近代中國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

教學難點:認識辛亥革命與中國曆史的巨大變化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四章

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和中國革命新局面

4

教學要求:掌握中國共産黨成立的經濟政治背景、思想文化環境和曆史意義

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曆史意義

教學難點:中國先進分子為什麼選擇馬克思主義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2

教學要求:了解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起因、過程和意義

教學重點:了解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正确認識中國共産黨早期三次"左傾" 錯誤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争

4

教學要求:了解抗戰的基本脈絡,認識中國人民在抗日戰争期間做出的巨大犧牲與奮鬥

教學重點:中國共産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教學難點:抗日戰争勝利的偉大曆史意義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七章

為建立新中國而奮鬥

2

教學要求:認識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解放戰争的過程及其偉大勝利的曆史意義;2.解國民黨反動派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走向失敗的經過與原因。

教學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曆史意義

教學難點:為什麼說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八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4

教學要求: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建設的良好開端、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

教學重點: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确立

教學難點:社會主義道路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九章

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

4

教學要求:了解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學重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發展階段和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改造的聯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兩個曆史階段之間的聯系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第十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4

教學要求: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明确國家頂層設計下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正确認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在這新的曆史方位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進而增強學生的曆史使命感,認同感和責任擔當。

教學重點:正确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曆史成就,明确新時代到來的曆史必然性和國家戰略布局、社會主要矛盾的轉。

教學難點:理解隻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齊心協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采用講授、案例、讨論式教學方法

   

40



2.實踐教學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實踐教學是本課程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必要途徑,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要求和實踐教學的特點,本課程的實踐教學采用“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通過課堂、校園、社會和網絡一系列實踐活動,豐富教學内涵,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唯物史觀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内化育人”的最終目标。


四、課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特點

1.理論教學

根據教學内容和教學目标,本課程選擇以講授法、讨論法和案例式教學為主。講授法是教師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系統解釋、說明、論證課本知識,使其清晰把握知識、原理。讨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知識,圍繞現實問題,通過讨論或辯論獲得知識或問題的解決方案。案例法是結合教學内容選取經典案例,通過講解案例或讓學生分析案例,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把握,提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實踐教學

課程實踐教學由課堂實踐教學環節、校園實踐教學環節、網絡實踐教學環節和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組成。

(一)課堂實踐教學環節

演講、辯論、交流和讨論。緊扣課程内容,針對曆史與現實中和課程中的難點問題開展主題演講與讨論。

具體要求:根據某一章的講授重點,事先确定實踐主題,學生課後查找資料,然後課堂交流談論。

(二)校園實踐教學環節

1.大講堂。結合課程理論教學内容,聘請專家作報告。

具體要求:學生聽完報告後提交心得體會。

2.曆史劇表演。結合教學内容,利用學生社團組織學生開展曆史劇表演。

具體要求:每一個教學班一個節目。

3.讀書分享會。組織學生閱讀經典理論書籍,就書中的理論和觀點進行分享和探讨。

具體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參加。

(三)網絡實踐教學環節

1.線上學習網絡課程。

具體要求:在智慧樹等平台課後自主學習本課程優質教學資源。

2.觀影。通過網絡觀看紅色影片。

具體要求:學生提交某一部影片或幾部影片的觀後感。

3.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閱讀。

具體要求:教師通過網上師生互動,答疑,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困難與難題,實踐結束後要求學生提交讀書筆記或感想。

(四)社會實踐教學環節

1.實踐基地考察。包括紅色文化、曆史文化、新農村建設成就等。

具體要求:教師現場教學,學生派代表參加,代表回校後向班級彙報,并撰寫好考察報告。

2.社會實踐調研。根據教學内容,結合社會的熱點和學生關注的焦點,設置實踐活動的主題,學生以3-5人為一組開展調研活動。

具體要求:學生撰寫反應實際調研情況的研究報告。

序号

實踐項目名稱

内容提要

實踐

學時

實踐

類型

每組

人數

實踐

要求

1

課堂讨論

閱讀一本與本課程相關的學術著作,用ppt的形式分享閱讀心得、體會

2

課堂實踐

6

小組内讨論後派代表展示

2

聽後感

撰寫“校園大講堂”講座的心得體

2

校園實踐

1

獨立完成

3

線上學習網絡課程

在智慧樹平台完成“思想道德與法治”在線開放網絡課程的學習,并參與線上讨論和按時完成習題測試。

2

網絡實踐

1

獨立完成

4

考察調研報告

撰寫社會實踐基地的考察報告(以具體考察的社會實踐基地為撰寫對象)

2

社會實踐

5

合理分工分享報告


五、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标準

本課程的成績評定采取平時成績、實踐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法

總評成績=20%平時成績+20%實踐成績+60%期末成績。


六、教材及主要參考資料

1.教材:

本書編寫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2.參考書目:

1)《毛澤東選集》(全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鄧小平文選》(全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江澤民文選》(全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胡錦濤文選》(全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4卷),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2022年。

6)翦伯贊、鄭天挺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中華書局,1980年。

7)胡繩:《從鴉片戰争到五四運動》(上、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

8)李侃、龔書铎:《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2005年。

9)林增平:《中國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

10)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産黨曆史》(全4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

12)廖蓋隆:《全國解放戰争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13)王桧林:《中國現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4)李新:《國民革命的興起(1923—192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5)何沁:《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16)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年)》,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17)費正清等:《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版權所有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人民大道58号 ( 郵編:570228 ) 
    電話:0898-66287086
    郵箱:mks@hainanu.edu.cn
  •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
    公衆号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