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簡介
《思想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内容包括:人生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國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本課程結合大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問題,極富針對性地開展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國家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教育,以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
二、課程教學目标
該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切入點,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以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踐追求,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切實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法治素質,引導學生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課程學時分配、教學内容與教學基本要求
1.理論教學
章節 |
教學内容 |
具體安排 |
學時 |
教學要求、重點和難點 |
備注 |
緒論 |
擔當複興大任 成就時代新人 |
2 |
教學要求:明确新時代的特點與大學生的擔當 重點: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 難點:新時代的特點 |
講授法和提問法 |
第一章 |
領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6 |
教學要求:明确人生的目的與意義 重點:人生價值與社會發展 難點:正确對待人生環境 |
講授法和體驗法 |
第二章 |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
4 |
教學要求: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重點:大學生的曆史使命 難點: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
講授法和讨論法 |
第三章 |
繼承優良傳統 弘揚中國精神 |
6 |
教學要求:培養和踐行愛國主義思想 重點:愛國主義的時代性及新時期愛國主義精神的發揚與培養 難點: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 |
講授法和讨論法 |
第四章 |
明确價值要求 踐行價值準則 |
4 |
教學要求: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 重點:價值觀自信 難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
講授法和體驗法 |
第五章 |
遵守道德規範 錘煉道德品質 |
6 |
教學要求:了解道德的起源及其發展,努力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 重點:新時期學習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難點: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 |
講授法和提問法 |
第六章 |
學習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養 |
12 |
教學要求: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了解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依法行使權力與履行義務 重點: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 難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
講授法和案例法 |
合 計 |
40 |
|
|
2.實踐教學
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思想、道德、法律的社會傳遞與大學生個體思想、道德、法律的直接體驗相統一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教學目标與課程的教學要求在總體上是一緻的。但由于實踐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生活,因而又有着自己特殊的目标指向。因此,根據課程的教學要求和實踐教學的特點,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采用“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并驗證所學思想道德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正确性,提高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在道德法律實踐中不斷增強把道德法律認知轉化為道德法律行為的能力,以提升綜合素養。
四、課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特點
1.理論教學
根據教學内容和教學目标,本課程有針對性選擇以講授法為主,輔助體驗式、讨論式、提問式和案例式教學方法。講授法主要是把教材話語轉化為教學話語,向學生系統講解課本知識,使其清晰把握知識、原理。通過叙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授知識、傳遞價值、闡明概念,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讨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知識,圍繞現實問題,通過讨論或辯論獲得知識或問題的解決方案。提問法是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案例法是結合教學内容選取經典案例,通過講解案例或讓學生分析案例,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把握,提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實踐教學
課程實踐教學由課堂實踐教學環節、校園實踐教學環節、網絡實踐教學環節和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組成。
(一)課堂實踐教學環節
演講、辯論、交流和讨論。緊扣課程内容,針對社會熱點和課程中的難點問題開展主題演講與讨論。
具體要求:根據某一章的講授重點,事先确定實踐主題,學生課下完成,然後課堂交流談論。
(二)校園實踐教學環節
1.大講堂。結合課程理論教學内容,聘請專家或成功人士作報告,主要介紹其社會實踐取得的成功經驗。
具體要求:學生聽完報告後提交心得體會。
2.道德劇表演。充分利用學生社團組織學生結合理論教學内容開展道德劇表演。
具體要求:每一個教學班一個節目。
3.知識競賽。組織學生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競賽。
具體要求:以教學班為單位參加。
(三)網絡實踐教學環節
1.線上學習網絡課程。
具體要求:在智慧樹平台課後自主學習本課程優質教學資源,并完成章節測試和線上期末考試。
2.觀影。通過網絡觀看紅色影片。
具體要求:學生提交某一部影片或幾部影片的觀後感。
3.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閱讀。
具體要求:教師通過網上師生互動,答疑,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困難與難題,實踐結束後要求學生提交讀書筆記或感想。
(四)社會實踐教學環節
1.實踐基地考察。包括紅色文化、曆史文化、新農村建設成就等。
具體要求:教師現場教學,學生派代表參加,代表回校後向班級彙報,并撰寫好考察報告。
2.社會實踐調研。根據教學内容,結合社會的熱點和學生關注的焦點,設置實踐活動的主題,學生以3-5人為一組開展調研活動。
具體要求:學生撰寫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既要立足于《思想道德與法治》基本理論,又要反映親自參加社會實踐的調查情況。
序号 |
實踐項目名稱 |
内容提要 |
實踐 學時 |
實踐 類型 |
每組 人數 |
實踐 要求 |
1 |
課堂讨論 |
如何評價人生價值? 如何把握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 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如何把握德治與法治的關系? |
2 |
課堂實踐 |
10 |
小組内讨論後派代表發言 |
2 |
聽後感 |
撰寫“校園大講堂”講座的心得體 |
2 |
校園實踐 |
1 |
獨立完成 |
3 |
線上學習網絡課程 |
在智慧樹平台完成“思想道德與法治”在線開放網絡課程的學習,并參與線上讨論和按時完成習題測試。 |
2 |
網絡實踐 |
1 |
獨立完成 |
4 |
考察調研報告 |
撰寫社會實踐基地的考察報告(以具體考察的社會實踐基地為撰寫對象) |
2 |
社會實踐 |
10 |
合理分工分享報告 |
五、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标準
課程總成績評定:總成績=期末考試60% + 平時成績20% + 實踐成績20%
六、教材及主要參考資料
教材:
《思想道德與法治》,本書編寫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23年版
參考書目: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出版社,2019
2.《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靳諾、鄭永廷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人的存在與教育》,舒志定,學林出版社,2004
4.《我是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大學生問題》,馬長英,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6.《德育創新論》,吳亞林,東方出版社,2001
7.《現代德育人本論》,楊超,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8.《美德的起源—人類本能與協作的進化》,[美]麥特·裡德雷,劉珩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9.《道德建設的文化機制研究》,魏則勝,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10.《現代道德教育論》,李萍,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11.《面對道德----關于素質教育的思考》,陳曉平,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12.《個人交往主體性研究》,龍柏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13.《沖突與整合》,侯惠勤、姜迎春、黃明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4.《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肖川,北京師範大學,2002
15.《道德問題》,[英] 邁克爾·帕爾默,李一汀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20
16.《中國法律史》, 張晉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0
17.《民法典與日常生活》,彭誠信,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