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德
1、《左傳》講:“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所謂“立德”,即樹立品德。古人強調“立德”是人生的第一要素,在“三不朽”中占據首要位置。古人說得好:“有德行而後有言語,非德行則言語不成矣;有德行而後有政事、文學,非德行則政事、文學亦不成矣。”(李贽《初譚集》)可見,“德行”是成就各項事業的核心與基礎。因此,“立德”既是人生的首要目标,又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條件。
2、《易經》提出“厚德載物”,旨在強調隻有品德高尚、心胸寬廣,才能做到像大地那樣載育萬物。《大學》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所謂“明明德”,即培育、發揚内在的光明品德(或德性)。這與“立德”同義,是中國人文精神的核心觀念,也是中國古代教育的優良傳統。
3、“立德”不僅适用于學生,也适用于教師。當前必須特别突出“師德”的重要性。它包括兩層含義,即做人品德與學術道德。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又說:“教師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态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溫家寶《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總之,全院師生都應以“立德”作為第一要素。 二、博學
1、孔子說“君子博學于文”(《論語?雍也》),《中庸》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見,“博學”是讀書治學的基本要求。如果眼界狹窄,就叫“固陋”,就成了“井底之蛙”。
2、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可以說是“博學”的典範。他們的知識都非常淵博,幾乎囊括了所有人文社會科學,甚至包括自然科學。所以,要想讀懂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博學”也是一個基本要求。在今日所謂“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廣泛學習,使自己的知識結構盡可能全面、均衡一些。
3、“博學”并不意味什麼都懂一點,像萬金油似的。這不是真正的博學。真正的博學要求把握好“精”與“博”的辯證關系。精與博是相對的,也是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不博難以成精,非精亦難以成博。要跳出本專業的知識局限,才能更好地理解本專業的特色。知識要“博”而不“雜”,這就要求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是成體系的,也即融會貫通。這是真正的“博學”。這對自己原專業的學習與研究是很有意義的。 三、求是
1、“求是”是對“實事求是”的簡寫。“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傳》,講的是西漢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新中國成立前後,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曾先後題寫“實事求是”,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更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
2、溫家寶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文中說,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從我國教育的實際出發,按照教育發展的規律辦事,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教育。因此,“求是”是我們教書育人、治學做事的重要原則。
3、“求是”還包含兩層意義,即探索真理和追求理想。亞裡士多德說:“吾愛吾師,更愛真理。”這體現了探索真理的精神;屈原說:“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這體現了追求理想的意義。因此,“求是”體現了現代大學的基本理念,尤其體現了我們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的理論品格。 四、創新
1、“創新”一詞古已有之:“據《春秋》,……理應創新。”(《南史卷十一?列傳第一》)實際上,“創新”的精神早在《尚書》中即有記載:“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胡錦濤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演講時指出,這句話成為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與時俱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因此,“創新”自然也是我們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院訓的重要内容。
2、《詩經》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國是一個古老國家,但她展示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胡錦濤主席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了“創新型國家”概念。溫家寶總理說,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必須大膽突破,勇于創新。他特别指出,“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因此,不僅學生需要自覺培養創新意識,教師更要以身作則,做好創新的表率。
3、“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的内在要求。“與時俱進”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的理論品質。作為剛成立不久的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更要體現一種鮮明而旺盛的“創新”精神與活力。全院師生都應以“創新”精神來激勵自己,在學校“211工程”建設過程中、在建設“國際旅遊島”和“創新型國家”過程中,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包括思想觀念、方法途徑、體制機構、科研成果、社會實踐等方面),不斷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績!
綜上所述,“立德”是根基、是核心、是第一要素(包括做人品德和學術道德);“博學”既是一種治學方法(廣泛學習,處理好“精”與“博”的辯證關系),又是一種心胸境界(視野寬廣,兼容并包);“求是”既是基本原則(即實事求是的原則),又是一種精神品格(探索真理和追求理想);“創新”既是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又是我們學術研究的重要目标(包括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等方面)。總之,“立德、博學、求是、創新”這四個要點既是相對獨立,又是一個有機整體。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都能體現出院訓的基本精神,我們的學院就能不斷發展、不斷為中國教育、學術和社會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在寫法(形式)上,“立德、博學、求是、創新”也可以寫成“立德博學,求是創新”。這兩種寫法是完全一緻的。